查看原文
其他

环保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顺昌逆亡,你还在侥幸?

2017-09-22 山少爷 环保水圈

自国家严抓环保以来,短短数年,人力、物力的投入空前之大。习近平“两山论”的核心指示雷霆万钧,整治之决心不可谓不坚决;新环保法和环保税等法规的出台有理有据,整治之方法不可谓不周全;全面覆盖的环保督查深入底层,整治之力度不可谓不强。然而,目前的情况来看,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不是环境问题,而是地方和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

至今为止,许多人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对这场环保行动的理解是一场倏忽而至的运动风,认为捱一捱就过去了。进而就出现了有些地方对待中央督查虚与委蛇,敷衍塞责,未快速完成指标简单粗暴一刀切,甚至虚报和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玩忽职守。

所以才有了督查过程中从督企到督政的出现,在第三批环保督查中,各督查组就向各省反馈了环保工作的主要问题,督查组普遍发现地方的环保执法普遍存在以下六类问题:一、环保工作落实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不敢作为;二、执法过程简单、粗暴,没有统筹,不作区分,一刀切;三、虚报和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四、降低标准、放松要求,擅自出台“土政策”;五、重要区域保护缺失,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六、漠视群众诉求,丧失“为民”意识。

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地方政府没有在思想上重视环保,虚报和编造数据一项足以见得。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主的认识更加滞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的第一周。据环保部通报,攻坚行动启动一周发现1471个“散乱污”点位存在环境问题,其中,737个虚报“散乱污”完成整治,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务的531个,涉及“散乱污”违法生产或有生产迹象的109个,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54个。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企业依然在等、在熬、在观望。被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暂时关闭或者做出整改姿态,以为熬过这阵风后,依然可以我行我素。也有企业在侥幸心理的作祟下,否定环保督查夸大其词、混淆视听。归根到底还是没有认识到环保的长久性。对于这类企业,需要通过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检查让其明白,环保不是一阵风,环境问题如果治理不好,可能就会面临生存问题。

所以,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在思想上重视环保,要认清当下如疾风骤雨的环保行动是为未来环保常态化开了个头。山少爷认为在环保制度体系未成熟,地方政府思想未统一,企业环保意识未形成之前,环保督查将持续维持高压态势。对于地方政府,应付、懒政、敷衍、一刀切是失职,积极响应、公正执法方为正道;对于心存侥幸的企业,谎报不如实报,迟改不如早改,抗拒不如配合。环保常态化已然洞若明火,除了目前已经实施的一系列法规和行动,未来这一态势将继续维持,比如最近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昨天(21日)正式对外公布。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办法,重点解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影响,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限制、阻挠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管执法,影响、干扰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和责任追究,以及给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下达环境质量改善考核目标任务等问题。


今天,李干杰发表署名文章:《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文章强调要深刻认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目标要求、细化落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各项举措。

《意见》要求, 对于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责任,意见提出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意见还提出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并要求大力推进部门环境监测协作、加快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监管能力等。

根据《意见》,到2020年,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这一政令针对的就是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等恶劣以及不良现象的,而这些问题正是环保督查过程中发现的。从中足见中央对环保的决心和地方执法的重视。

另一件事是最近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舍弗勒”事件。

9月18日,一封署名为“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CEO张艺林”的“紧急求助函”惊动了整个汽车界。该函件称, 9月11日,该公司唯一的滚针原材料供应商——上海界龙公司,因环保方面原因,被采取了“断电停产、拆除相关生产设备”等措施,因此造成的滚针断货,将理论上造成300多万辆中国汽车的减产,相当于30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希望环保部门予以宽限。

 “300万辆汽车”和“3000亿人民币”的数字,很快在网上引发关注,甚至出现了一些“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声音。舍弗勒在求助函中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在不违反环保法规的前提下,允许界龙公司继续为其提供3个月的原材料供应,保证供应商切换需要的准备时间。

环保部门霸气回应:呵呵

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20日晚间回应称,长达9个月时间里,界龙公司有充分的时间与舍弗勒进行协调沟通和生产调整,不至于使对方感到突然和被动。舍弗勒作为德资企业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其合法性,以及其是否遵守中国的环保法规。

浦东环保部门表示,随着中央环保督查的深入开展,在中国生产的企业必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必须落实中央环保法律法规,对敢于环境违法的企业做到关停并转,绝不让步,以此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绿水青山”的期待。

据了解,舍弗勒在最新发布的微博中表示,目前已调动全球资源处理供应链事宜,对主机厂整车影响可控。 “治污影响经济发展”纯属谬论。

这件事也引发了环保部的关注。20日,环保部通过官方微博发文称,巨大的潜在损失和对产业的影响,让很多人对企业心生同情,甚至对强化环境监管的经济影响产生担忧。“诚然,个案问题需要多方研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但这家德企在自身的环境管理中,难道真的不需要反思吗?”

各大汽车品牌要以此次舍弗勒断供危机为教训,从检索和核查供应链的环境合规表现入手,对供应链的环境风险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切实解决产业生产过程造成的污染问题,迈向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3000亿元产值损失”的求救函到发表“影响可控”澄清声明,不得不说,舍弗勒有点挟洋自重、自以为是了。态度的骤然转变暴露出了其真实的嘴脸。舍弗勒临时扮演政商斡旋角色,这种混淆视听、别有用心的手段,无异于公然挑战政府权威,实在可耻。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任何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或工厂都必须退出市场,任何攻击环境治污导致企业巨额亏损的言辞都是谬论。

环保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多年来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导致问题企业心存侥幸,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当下环保力度骤然收紧,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仍旧心存侥幸,这是极不可取的,环保常态化势在必行,大势所趋,顺者昌,逆者亡。

如果说铁腕治污影响了企业生存和地方经济发展,那么在环保风暴受到冲击的也是工艺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影响的也只是低质量、低水平的发展。以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来做判断,“环保账”与“发展账”之间并不冲突,中国与他国的情况不同,环保与经济发展相悖的理论只是有些人逃避环保的说辞,中国也大可不必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真正技术工艺先进、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非但不会受到环保的影响,反而会在环保风暴的优胜劣汰中变得更加强大。即使一些企业和地方在督查中被发现问题,只要着眼长远,及时转型,时犹未晚。而那些目光短浅、不思进取的问题企业,注定要在前进的浪潮中被淘汰。

- END -

 有干货,更有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